星辰工地:一部46亿年的太阳系拼装史
[小科普:随我看地球 – 三十六集]
星辰工地:一部46亿年的太阳系拼装史
点击关注《北美之声》https://www.navoice.ca/
陈蓉编发
作者:章纪君
星辰大海的起点
仰望夜空,繁星点点。每一颗闪烁的星辰都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,而我们所在的太阳系,正是这个宏大故事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。大约46亿年前,在一片混沌的星际分子云中,一场惊人的宇宙演化大戏悄然拉开帷幕。从最初的气体尘埃到如今井然有序的行星系统,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物理奇迹和偶然机遇。
这个直径约287.46亿公里的恒星系统,不仅孕育了地球这个生命摇篮,更以其精妙的运行机制向我们展示着宇宙的基本法则。八大行星各具特色,从炽热的水星到冰冷的海王星,从坚硬的岩质行星到庞大的气体巨星,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宇宙家园。本文将带您穿越时空,探索太阳系从诞生到未来的完整历程,揭示那些隐藏在行星轨道背后的宇宙奥秘。
混沌初开 - 太阳系的诞生
我们的故事要从一片巨大的分子云(Molecular Cloud,或称星际分子云(Interstellar Molecular Cloud)说起。分子云是太阳系的摇篮,是星际空间中由气体(主要是氢气-H₂和氦气-He)和尘埃(硅酸盐、碳质颗粒、冰等)组成的低温高密度区域(图1)。其温度一般为10-50 K(即卡尔文度,相当于摄氏-263°C ~ -223°C),接近于绝对零度(0 K = -273.15°C)。这些云的典型尺度可达数十光年,质量相当于数千到数百万个太阳。分子云内部存在湍流和磁场,使其在引力和外部扰动影响下可能发生坍缩。有趣的是,这些重元素都来自更早世代的恒星,这意味着构成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原子,都可能经历过超新星爆发的洗礼。
大约46亿年前,这片星云受到了某种扰动。可能是附近超新星爆发的冲击波,也可能是银河系旋臂的密度波影响,分子云开始失去平衡,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发生坍缩,形成了一个旋转的原太阳星云(Protostellar Nebula)。随着坍缩的继续,由于角动量守恒,太阳星云开始越转越快,中心温度也越来越高,原太阳星云的中心区域逐渐形成原恒星(原太阳,Proto-Sun)。当核心温度达到约1000万开尔文时,触发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,四个氢核融合成一个氦核,并释放出巨大能量,我们的太阳就这样被"点燃"了!与此同时,剩余的星云物质在引力作用下形成了一个扁平的旋转盘,这就是原行星盘(Protoplanetary Disk,图2)。这个盘的温度分布极不均匀:靠近太阳的区域温度高达2000K,而外围区域则接近绝对零度。这种温度梯度将决定未来行星的基本性质,为太阳系的格局埋下了伏笔。
图2,太阳系原行星盘艺术图。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newscientist.com/article/2395992-how-asteroids-can-help-us-understand-our-place-in-the-cosmos/
行星的诞生 - 从微尘到世界
在原行星盘中,微米级的尘埃颗粒开始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附。这些微小的团块在碰撞中逐渐长大,形成毫米级、厘米级的颗粒。当这些颗粒达到一定大小后,它们开始通过引力相互吸引,形成更大的天体。这个过程就像宇宙版的"滚雪球"游戏:小颗粒碰撞合并成更大的颗粒,更大的颗粒又吸引更多物质。经过约10万年的积累,这些天体已经成长为直径1-10公里的"星子(Planetesimals)",也就是形成"行星胚胎(Planet Embryos)"主要物质,它们将继续通过碰撞和吸积,最终形成真正的行星。
由于原行星盘的温度梯度,太阳系内不同区域形成了性质迥异的行星:
在内太阳系(Inner Solar System, <3.5 AU,太阳的天文单位,1 AU大约等于1.5亿公里,高温使得只有高熔点的金属和硅酸盐能够保持固态。这些物质聚集形成了密度较大的岩质行星:水星、金星、地球和火星。它们体积较小但密度较高,被称为类地行星(图3)。
图3,太阳系行星排序艺术图。水星=Mercury,金星=Venus, 地球=Earth, 木星=Jupiter, 土星=Saturn,天王星=Uranus, 海王星=Neptune, 内太阳系=Inner Solar System, 类地行星=Terrestrial Planet, 外太阳系=Outer Solar System,气和冰巨行星=Gas and Ice Giants, 小行星带=Asteroid Belt. 图片来源:https://sciencenotes.org/how-many-planets-are-there-in-the-solar-system/
内太阳系和外太阳系为一冻结线(Frost Line, 或雪线Snow Line, ~3.5-4.5 AU)所隔。在冻结线附近,水冰可以凝结,促进巨行星核心的形成。
在外太阳系(Outer Solar System, >4.5 AU, 从小行星带延伸至太阳系边缘,包括海王星轨道外的柯伊伯带(Kuiper Belt, 约30-55天文单位)和奥尔特云(Oort Cloud, 约5万-10万天文单位),其低温环境让挥发性物质如水、氨、甲烷等能够凝结成冰。这些"冰"与气体混合,形成了巨大的行星胚胎(Planet embryos)。木星和土星吸积了大量的氢和氦,成长为气态巨行星(Gas Giants);而天王星和海王星则因为形成较晚,只捕获了少量气体,成为冰巨星(Ice Giants)。
早期太阳系的动荡岁月
早期的太阳系远不像今天这样稳定。根据著名的"尼斯模型-Nice Model",巨行星们曾经上演过一场惊心动魄的"引力舞蹈":
木星最初形成于距离太阳约3.5天文单位处,在与其他天体的引力相互作用下,它开始缓慢地向内迁移。当木星迁移到约1.5天文单位时,它与土星形成了2:1的轨道共振。这种特殊的引力关系导致木星停止内迁,并开始反向移动。这场大迁移彻底改变了太阳系的格局。木星的外迁扰动了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,导致大量小天体被抛射到内太阳系。这些流浪的天体有些撞击了类地行星,有些则被抛向太阳系外围。
约40亿年前,内太阳系经历了一场恐怖的"宇宙轰炸" – 晚期重轰炸期(Late Heavy Bombardment - LHB, 图4)。在这段持续约2亿年的时期里,无数小行星和彗星如雨点般撞击类地行星。在月球上,大轰炸在月球上留下密集的陨石坑,月球表面那些巨大的环形山,如直径2500公里的南极-艾特肯盆地,就是这场轰炸的见证。地球也没能幸免,但由于活跃的地质活动,这些古老的撞击坑大多已被抹去,但这一事件对地球的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有着重要影响。这场轰炸可能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和有机分子,为生命的诞生创造了条件。可以说,我们体内的水分子,有些可能来自40亿年前的彗星!
图4,内太阳系晚期重轰炸期艺术图。图片来源:https://sites.uml.edu/ofer-cohen/research/the-space-environment-of-the-early-solar-system/
太阳系的现状
在内太阳系,岩质行星命运多舛,从水星到火星,天地各异,冰火二重天:
水星(Mercury):太阳最近的伙伴,表面温差极大(白天430°C,夜晚-180°C)。它有一个巨大的铁核,占其体积的85%,可能是早期剧烈碰撞剥离了大部分地幔的结果。
金星(Venus):地球的"邪恶双胞胎",表面温度高达470°C,大气压是地球的92倍。失控的温室效应使其成为太阳系最热的行星,连铅都会在其表面熔化。
地球(Earth):生命绿洲,拥有独特的板块构造和大量液态水。月球的存在稳定了地球的自转轴,为生命的长期演化创造了稳定环境。
火星(Mars):曾经的"水世界",现在寒冷干燥。但地下可能仍存在液态水湖,使其成为寻找地外生命的热门目标。
外太阳系,从木星到海王星展现着一个奇妙世界
木星(Jupiter):太阳系最大的行星,强大的引力场保护内太阳系免受许多彗星撞击。它那著名的大红斑风暴已经持续了至少400年。
土星(Saturn):以其壮丽的光环系统闻名,这些环主要由冰粒和岩石碎片组成,厚度仅约10米,却绵延28万公里。土星的密度只有0.687克/立方厘米,比密度为1的水还低。如果把土星扔进一个超级太平洋,她无疑就是一个浮在水面上的硕大无朋的UFO。
天王星(Uranus):独特的"躺着"自转,自转轴倾斜98度,可能是远古时期一次巨大撞击造成的。
海王星(Neptune):太阳系最狂暴的风暴世界,风速可达2100公里/小时,是音速的1.7倍!
太阳系的终结命运
和人类一样,太阳系也会衰老,其寿命为100亿年左右。太阳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:1,原始星云阶段、2,主序星阶段、3,红巨星阶段、4,白矮星阶段。这一演化过程贯穿太阳从诞生到消亡的完整生命周期,目前太阳正处于主序星阶段中期。约50亿年后,太阳核心的氢将耗尽,开始燃烧氦。外层大气会急剧膨胀,成为一颗红巨星。它的半径可能扩大到现在的200倍,吞噬水星和金星,地球也将被烤成焦土。当太阳成为红巨星时,木星的卫星欧罗巴可能会变得适宜生命居住,因为冰层下的海洋将融化。也许未来的人类(如果人类还存在)会移民到那里!最终,太阳会抛掉外层物质,形成美丽的行星状星云。核心则坍缩成一颗致密的白矮星,体积与地球相当,但质量仍有太阳的一半。这颗白矮星将缓慢冷却,经过数万亿年,最终成为一块冰冷的宇宙"煤炭"。
宇宙中的奇迹家园
太阳系的演化史是一部跨越46亿年的壮丽史诗。从混沌的星云到有序的行星系统,从剧烈的碰撞到稳定的运行,每一步都充满了宇宙的智慧与偶然。我们何其幸运,能够寄宿在一个恰到好处的行星上。
随着2021年以来詹姆斯·韦伯太空望远镜等新一代观测设备的启用,以及越来越多的深空探测任务,我们正在揭开更多太阳系的秘密。每一次新的发现,都在提醒我们:这个恒星系统不仅是我们的家园,更是一本记录宇宙演化的大书,等待我们继续阅读和探索。
抬头仰望星空时,不妨想想,我们脚下的地球,不过是宇宙尘埃凝聚的奇迹,而太阳系的故事,仍在继续书写……(完)
希利正在悄悄改变全球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!
德国的穿戴式量子频率医疗设备全球链接:
https://www.healy.shop/?partnername=1092-9563-2939
陈蓉表演沙家浜阿庆嫂片段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--R5PwmDOuY&t=16s
陈蓉朗诵《多伦多的夏天》,作者:庞进,Youtube 视频播放/下载:
https://youtu.be/1gkVl1Doe6g?si=Lzf0xBiw3i3wieZG
陈蓉《北美之声》:独唱“我爱你中国”-万锦市达人秀20240622,Youtube 视频播放/下载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0iiLhT9lBE
陈蓉《北美之声》:独舞“故乡的云中”古典舞-曼珠达里北美演唱会20240511,Youtube 视频播放/下载:
https://youtu.be/n-zbvkmtGLI?si=D2N2YiDZJFWuZt4p
陈蓉《北美之声》:独舞“鸿雁”蒙古舞-曼珠达里北美演唱会20240511,Youtube 视频播放/下载:
https://youtu.be/G_F4uwGatNo?si=UDsOcOn8C2cTQqpR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建筑电工承包商;装灯、布线;汽车充电桩安装;照明故障维修;
电力安全检查/证书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北美之声》舞蹈班,
(拼音)中文班,数学班
欢迎你
点击关注《北美之声》https://www.navoice.ca/
《北美之声》主编陈蓉
欢迎订阅《北美之声》
https://www.navoice.ca/posts/h4wt9e8mp4n8t68c3jj3mmwnsnpaab
https://www.navoice.ca/
自《北美之声》文化传媒创办以来,除了拥有加拿大,中国,美国, 新加坡等华人聚居的国家外,还拥有韩国,英国,法国,德国,以色列,南非,印度,越南,泰国,沙特阿拉伯,新西兰等100多个国家的忠实读者。《北美之声》开辟有多个栏目,从新闻时事,到民众生活,涉及主题众多,无论从深度到广度,都具有相当的可读性,深受读者的好评,在北美乃至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。
《北美之声》的主编是加拿大资深记者陈蓉女士,除了编写报道了大量的新闻事件、热点文章之外,还参与编写在加拿大发行的著作《疫情无情人有情》等书籍,是《疫情无情人有情》一书的主创人员之一,该书获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抗疫贡献奖。她也曾荣幸地获得加拿大伊丽莎白二世铂金禧勋章。
大家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,我们一起努力,传播正能量,为朋友送温暖送资讯!
请支持原创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更多精彩资讯请扫码关注并转发
广告推广请加 微信:rosechenlin
电话:416-333-9288
《北美之声》舞蹈班,
(拼音)中文班,数学班
欢迎你